梧州
梧州市岑溪市政協文史工作助推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傳承發展
存史啟智 以文化人
——岑溪市政協文史工作助推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傳承發展
“林培斌創建了廣西第一個中共領導下的農民協會——芳桂鄉農民協會。”
“他(林培斌)可以說是廣西農村建黨第一人,是大革命時期廣西農民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
10月8日,自治區、梧州市黨史和文史專家匯聚岑溪市政協,就岑溪市政協組織編纂的《廣西農村黨建第一人、廣西農民運動領導人——林培斌》一書進行交流研討。這是岑溪市政協推進新時代政協文史工作創新發展的生動一幕。
近年來,岑溪市政協堅持黨建引領文史工作創新發展,多措并舉推動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傳承發展,助力保護自然歷史人文資源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領導的肯定和廣大群眾的點贊。
編纂文史專輯,講好鄉土歷史故事
“岑溪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龍母文化、牛娘文化、長壽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交相輝映。”近年來,岑溪市政協一直聚力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在地域文化保護和傳承方面積極探索研究,大力挖掘有價值的史料,編纂有特色內涵的文史專輯,累計組織編纂出版《岑山溪水問地名》《莫壽全傳》《牛娘戲大全》《岑溪抗戰史略》《岑溪習俗簡本》《岑溪故事匯》等10余本鄉土文史書籍,其中《牛娘戲大全》還制作成影像光盤,通過生動形象的音畫再現牛娘戲風采,收到了“出版一本書,影響一大片”的社會效果。
建好文史館,打造宣傳人民政協光輝歷程的窗口
“政協光輝歷程”“岑溪政協重大歷史成就長廊”“岑溪特色產品竹芒編、三堡紅花崗巖、三黃雞模型”……走進岑溪政協文史館,仿佛走進時空隧道,一張張珍貴的照片見證歷史發展變遷,一份份文史資料承載著厚重的歷史。
2021年,岑溪市政協結合工作實際,突出岑溪文化特色,組織籌建岑溪政協文史館,扎實做好相關文史資料收集工作,累計投入資金70多萬元,建設場館面積320平方米,分為政協光輝歷程、岑溪市重大成就展2個展館、8個板塊的內容。岑溪政協文史館成為岑溪市政協對外宣傳人民政協光輝歷程,展示政協委員履職成果的新平臺、新窗口,以及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政協統一戰線教育基地、民族團結教育基地的新平臺。
牽頭評選“新八景”,讓文物資源“活”起來
“我們云龍古建筑群入選實至名歸!”“我們學校旁的樟樹也上榜了!”“綠云村石頭寨也入選‘新八景’了!”……7月21日,在岑溪市“新八景”“十大古建筑”“十大古樹名木”授牌儀式上,與會代表為自己家鄉入選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這是市政協落實市委主要領導對岑溪市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委員大會發言的批示精神,助力該市今年創建“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的一個鏡頭。市政協研究制定評選活動工作方案,對評選活動作出了安排部署,經過征集、提名、初選、網絡投票、專家評選、實地考察、委員會評審等階段工作,讓岑溪自然人文資源煥發新生,促進了當地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文化產業振興發展。
“舉全市之力創建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10月9日,岑溪市委書記羅偉雄在該市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大會暨岑溪市創建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工作推進會上強調。岑溪市“新八景”“十大古建筑”“十大古樹名木”評選結果成為該市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一個亮點,讓更多人認識岑溪之美、岑溪之變。
挖掘千年古茶樹資源,助力六堡茶產業發展
“古茶樹是珍貴的自然遺產和農業文化遺產,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岑溪市政協主席韋學文對千年古茶樹的價值和利用深有感觸,認為要保護好古茶樹,引進茶產業人才,大力發展相關產業。“十四五”期間,廣西茶產業被確定升級打造為千億元產業。岑溪市政協聞令而動,積極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協調落實人力、物力、財力保障,組織開展古茶樹資源調研、挖掘工作。6月24日,市政協邀請廣西古樹名木保護專家組到岑溪市南渡鎮六四村開展古茶樹樹種和樹齡查定,經專家組鑒定,該村的古茶樹樹齡1700年,為目前廣西發現的古茶樹系統中最古老的古茶樹,古茶樹還被評選為岑溪“十大古樹名木”之首。市政協以此為契機,推動古茶樹等自然文化遺產進政協文史館,助推岑溪市茶文化傳承、茶歷史文化深入挖掘。
“市政協將進一步發揮政協文史資料在‘存史、資政、團結、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以助力建好新時代桂東南副中心城市和廣西東大門橋頭堡為引領,積極推進文史成果轉化應用,助力鄉村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彰顯政協責任與擔當。”岑溪市政協有關領導說?!?林紹峰 陸此偉